“一年之际在于春”,眼下正值这个大好时节,在拥有近八百万人口的大武汉,各行各业都正被“团购”搅的火热,装修建材市场也不例外。会展中心的、超市卖场的;主材的、家具家电的,总之,想要装修的业主几乎每隔几天就可以去“赶集”,这些团购也是场场火爆。
然而,最近在某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,关于探讨团购忽悠了谁的问题。其实这个话题也不算新鲜,因为早在去年团购鼎盛时期,就有人提出了“团购是把双刃剑”,并且这种观点也是得到了广大人士的认可,当然也包括业主们了。但是,团购仍然风风火火的持续到今天,无论是商家、组织者,还是业主,都是为此乐此不疲。这就证明,团购有其存在的意义。
不置可否,团购有其潜规则,这也是任何行业都无法规避的。市场经济下每一个交易活动都是在共赢的前提下实现,团购依然如此。
物美价廉一直是人们的购物理想,但在购物时,人们却往往处于两难境地:要么无奈得按标价购买,要么费尽唇舌砍价也达不到自己想要的价格。特别是在一些存在暴利的行业,由于买卖双方信息掌握不对等,价格不透明,交易过于繁琐,售后服务复杂等等因素,消费者更是处于被动地位。为了化被动为主动,使消费者最划算,“团购”便应运而生,成为人们购物的首选。
在网络日益普及的武汉,现在,越来越多的人信奉“团结就是力量”、“团购聚便宜”,于是,拼团就日渐时尚。买者通过网络团结有相同购买意向的网友,改变以往消费者的相对弱势地位,统一向供应商团体订购,获取到了尽可能低的价格和更优质的服务。这种全新的互联网商务模式,在商家与消费者的博弈中,日渐成熟,大有挑战门店销售的传统模式。
如今,与过去建材论坛上一些网友的小打小闹不同,现在的团购风暴大多却是由众多知名媒体和网站牵头。消费者以较低的价格买到了材料,省去了讨价还价的麻烦;经销商大批量的出货减轻了库存压力,年底获得可观的返利;组织团购的媒体则借机扩大了影响,密切了与受众的联系。
商场如战场,团购的价格低了,可能会对一些货源价格偏高的卖家造成冲击,从而有可能退出团购,但这样更能净化团购市场,正所谓适者生存,让只能进到厂家一二手货源的卖家立足团购,这样同种商品的价格更趋向统一,价格向更低一些的方向发展。价平物美的货物更多了。对买家来说,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了。对于卖家,由于竟争对手减少了,压力小了,购买的人多了。虽然单件货物的差价赚小了些,但薄利却多销,赚得其实是多了。这样不是更好吗?对于举办团购的媒体嘛,就更不用说啦。团购让网购的价格变低了,有了同商场购物竟争的更大本钱,进入团购的顾客将越来越多。这样将更促使买家卖家和举办方三者共赢。因此团购确实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。
将团购定位在一个“三赢”的位置上,是其最合理的解释。但在这种“三赢”的买卖中依然存在竞争,因为天上掉下的馅饼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抢到的。因此参加团购的每一个人就无形中被划分了角色,处在不同的角色里,自然就有了不同的感触,潜规则之说也是油然而生。
浅尝当前武汉建材市场,导致“团购忽悠了谁”之说的,恐怕也缘起竞争。在团购的热潮中,无论是哪一方都被划分为“成者”与“败者”两种角色,这两种角色的心态恐难统一。
在大多数消费者的心理,团购价位至少要比市价低5%——15%左右。团购只能保证一个较低的价格,但并不一定是市面的最低价。对于许多大品牌而言,在销售的同时必须要保证质量和日后的服务,因此不可能像某些杂牌经销商那样提供很具有诱惑力的市面最低价。而武汉地区消费者对价格的关注度又很高,因此一旦团购价未能达到自己的心理价位,就有许多人退出。
那么团购的瑕疵就被放大,并广为流传了。
来源:网络